其實病毒是一個大的范圍,它還包括一個分支——亞病毒(如朊病毒就是屬于亞病毒的一類),亞病毒就是比病毒結構更簡單的生物。但如果從宏觀來講,也把亞病毒劃在病毒學的范疇。所以除了病毒外,其它的生物都是由細胞來構成的了(包括真核和原核)。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的細胞,可以看到它的結構分為下列四個部分: 細胞壁:位于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纖維素與果膠組成的,孔隙較大,物質分子可以自由透過。細胞壁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細胞膜:細胞壁的內側緊貼著一層極薄的膜,叫做細胞膜。這層由蛋白質分子和脂類分子組成的薄膜,水和氧氣等小分子物質能夠自由通過,而某些離子和大分子物質則不能自由通過,因此,它除了起著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以外,還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既不讓有用物質任意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物質輕易地進入細胞。
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分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可以知道細胞膜主要由蛋白質分子和脂類分子構成。在細胞膜的中間,是磷脂雙分子層,這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外側和內側,有許多球形的蛋白質分子,它們以不同深度鑲嵌在磷脂分子層中(圖3-1-2),或者覆蓋在磷脂分子層的表面。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動的,可以說,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這種結構特點,對于它完成各種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質:細胞膜包著的黏稠透明的物質,叫做細胞質基質。在細胞質中還可看到一些帶著光性的顆粒,這些顆粒多數(shù)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類似生物體的各種器官,因此叫做細胞器。例如,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能看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這就是一種細胞器,叫做葉綠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在細胞質中,往往還能看到一個或幾個液泡,其中充滿著液體,叫做細胞液。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合并為一個中央液泡,其體積占去整個細胞的大半。 細胞質不是凝固靜止的,而是緩緩地運動著的。在只具有一個中央液泡的細胞內,細胞質往往圍繞液泡循環(huán)流動,這樣便促進了細胞內物質的轉運,也加強了細胞器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細胞質運動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的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越快,反之,則越慢。細胞死亡后,其細胞質的流動也就停止了。 除葉綠體外,植物細胞中還有一些細胞器,它們具有不同的結構,執(zhí)行著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這些細胞器的結構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 
動植物細胞比較
線粒體:呈線狀、粒狀,故名。在線粒體上,有很多種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顆粒,即多種呼吸酶。它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供細胞的生命活動所需,所以有人稱線粒體為細胞的“發(fā)電站”或“動力工廠”。內質網:內質網是細胞質中由膜構成的網狀管道系統(tǒng)。它與細胞膜相通連,對細胞內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和運輸起著重要作用。
核糖體:核糖體是一種顆粒狀小體,多存在于內質網膜的外表面,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基地。 中心體:中心體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中,因為它的位置靠近細胞核,所以叫中心體。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密切關系。
細胞核:細胞質里含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是由更加黏稠的物質構成的。細胞核通常位于細胞的中央,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擠到細胞的邊緣。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易被洋紅、蘇木精等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質。生物體用于傳種接代的物質即遺傳物質,就在染色質上。當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質就變化成染色體。
總之,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