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直齋書錄解題》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書目錄,由南宋陳振孫所著。該書記錄了陳振孫平生好藏書,累積藏書5萬余卷,他將對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形式,歷20年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6卷,今本二十二卷。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面,為后世所重視,在考證古籍存佚、辨識古籍真?zhèn)魏忘c評書籍價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時,《直齋書錄解題》也是中國藏書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研究中國古代藏書史、文化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直齋書錄解題 《直齋書錄解題》, 南宋 陳振孫 撰,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書目錄。陳振孫平生好藏書,累積藏書5萬余卷,他將對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 晁公武 《 郡齋讀書志 》的形式,歷20年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6卷,今本二十二卷。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面,為后世所重視,在考證古籍存佚、辨識古籍真?zhèn)魏托?惫偶愅确矫婢疬^重要作用。
作者 陳振孫( 約1186—約1262),曾名 瑗 ,字伯玉,號直齋,湖州安吉(今屬浙江)人,一說湖州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性喜藏書,為南宋藏書家、目錄學家。寧宗、 理宗 之際,歷 溧水 、紹興、 鄞 縣教授,江西南城縣令、興化軍通判、 臺州 知州、 嘉興 知府,浙東提舉、浙西提舉, 淳祐 四年(1244),除國子司業(yè),淳 祐 九 年前后,以侍郎、寶章閣待制致仕,卒贈 光祿大夫 。 周密在《齊東野語》卷十二中說:“近年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蓋嘗仕于莆,傳錄夾漈 鄭氏 、方氏、林氏、吳氏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且仿《 讀書志 》作解題,極其精詳。 ”陳振孫生活的南宋時代,正當出版事業(yè)興盛發(fā)達,私人藏書、私人編制目錄盛行一時。在這種風氣影響下,陳振孫早年作官時就開始搜集藏書。不僅在 莆田 收書。由于其任職的浙江、江西、福建均為當時圖書業(yè)較發(fā)達地區(qū),故每到一處,便向當?shù)貙W者、藏書家求教、購買和傳錄典籍,豐富自己收藏。數(shù)十年積累,振孫將對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形式,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6卷。全目共著錄圖書3039種,51180卷,數(shù)量大大超過宋及以前的私人藏書,與當時官府藏書相比,也毫不遜色。
書籍內(nèi)容 原本五十六卷,分經(jīng)、史、子、集四錄,故書名中稱“書錄”。全書共分五十三類,在兩宋官修書目基礎(chǔ)上調(diào)整增補了門類。
經(jīng)錄十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 春秋 類、孝經(jīng)類、語孟類、讖緯類、經(jīng)解類、小學類。 史錄十六類:正史類、 別史 類、編年類、 起居注 類、詔令類、偽史類、 雜史 類、典故類、職官類、禮注類、時令類、傳記類、法令類、 譜牒 類、目錄類、地理類。 集錄七類: 楚辭 類、總集類、別集類、詩集類、歌詞類、章奏類、文史類。
書籍小序 該書沒有大序,只有八個類目有小序,用以說明類目的增創(chuàng)和內(nèi)容的變化。
“語孟類”小序,敘其增創(chuàng)之由。
“小學類”小序,重新確定該類目著錄范圍為“文字訓詁”,論書法者“列于 雜藝 類”。 “起居注類”小序,重新確定該類目“與實錄共為一類,而別出詔令”。
“時令類”小序,敘這一類自“子部農(nóng)家類”列之“史部”的原因。
“陰陽家類”小序,敘恢復這一類目之由,“以時日、祿命、遁甲等備陰陽一家之闕”。
“音樂類”小序,以“ 古樂 已不復有書”,漢唐以來的樂府、教坊、琵琶、羯鼓之類著述,不應(yīng)列于經(jīng)錄,故“著于子錄雜藝之前”。 “詩集類”小序、“章奏類”小序,都敘其別為一類,是因其有單行本即“獨行者”。
每書各詳其卷 帙 多少、撰人姓名及官稱、成書及內(nèi)容起止、重要序跋摘錄等,間有史書考訂,謂之“解題”。
書籍作用 該書著錄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過南宋官修《中興館閣書目》所著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題”的參考使用價值,也較《中興館閣書目》為優(yōu)。私人藏書目錄在數(shù)量、質(zhì)量方面同時超越官修目錄,該書是其轉(zhuǎn)折 點。從此,官修目錄改記藏書為只記本朝著述,隨之興起補各朝著述的熱潮。著錄圖書 3096種,分53類,大致依經(jīng)、史、子、集順序編排。各類根據(jù)需要撰寫小序。 該書是第一部以“解題”為書名的目錄,其“解題”(提要)即于書名之下記載篇帙、作者、版本等情況,并評論圖書得失。
書籍版本 ?《直齋書錄解題》原本五十六卷,相傳明代 毛晉 有半部南宋刻本。 ?北京圖書館 藏有元抄本,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〇)。 ?清代四庫館從《 永樂大典 》輯出,重編為二十二卷,刻入 武英殿 聚珍版叢書,為今之通行本。 ? 乾隆 四十三年(1704), 盧文弨 以四庫館本為基礎(chǔ),校以“元本”殘卷兩種,并“據(jù)之定為五十六卷”,恢復原先次第,名以《新訂直齋書錄解題》,被稱為盧校本,稿藏上海圖書館(缺卷八至卷一六)。 ?南京圖書館藏 丁丙 跋盧校本,青海師范學院藏繆荃孫批校本,北京圖書館藏 傅增湘 錄盧校跋本,均為善本。 ?1987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了校點本,以“聚珍版”為底本,元抄本及盧校本為主要校本,并附有關(guān)該書的評論及作者的事跡,為目前最為實用的一個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