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奧馬爾·哈?!ぐ~德·巴希爾是蘇丹軍事領導人、政治家,于
2019年 1月21日當選蘇丹總統。
巴希爾總統執(zhí)政以來,致力于國家發(fā)展與民族和解,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和周邊國家的聯系,鞏固政治穩(wěn)定和經濟繁榮的基礎。
巴希爾總統在維護蘇丹和平與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蘇丹新和平戰(zhàn)略”,推動民族和解與重建,加強了各族群之間的聯系,促進了蘇丹的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
巴希爾總統在推動蘇丹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他積極推動經濟改革,加強了蘇丹經濟的競爭力,促進了就業(yè)和經濟增長。他還加強了蘇丹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系,推動了貿易和投資
合作 ,為蘇丹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之,巴希爾總統為蘇丹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領導能力和領導
藝術 為蘇丹人民所稱道。
奧馬爾·哈?!ぐ~德·巴希爾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 阿拉伯語 :????????????????,1944年1月1日-),男,出生于蘇丹北部 尼羅河 省,蘇丹軍事領導人、政治家,蘇丹第7任總統,畢業(yè)于 喀土穆 蘇丹軍事學院。 基本信息
外文名
Omar Hasan Ahmad Al-Bashir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44年出生于蘇丹共和國北部一部落農民家庭,后來該地區(qū)成為埃及的一部分。
1960年在蘇丹參軍,并前往位于 開羅 的埃及軍事學院學習,隨后又前往 喀土穆 蘇丹軍事學院學習,畢業(yè)后榮升傘兵軍官,此后加入埃及軍隊。
從政經歷 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臺,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
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改任總統。
2000年12月再次當選總統。
2005年蘇丹北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并據此成立民族團結政府,任總統。
2009年3位于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以巴希爾涉嫌在蘇丹西部 達爾富爾地區(qū)犯下戰(zhàn)爭罪和反人類罪為由,對巴希爾發(fā)出逮捕令。 2010年7月國際刑事法院又以巴希爾涉嫌種族滅絕罪為由,再次對其發(fā)出逮捕令。
2015年4月在大選中獲勝,連任蘇丹總統。
2018年8月10日作為蘇丹執(zhí)政黨候選人,參加2020年 總統競選。 2019年4月11日蘇丹發(fā)生軍事政變,總統巴希爾被逮捕。蘇丹武裝部隊發(fā)布聲明,宣布解除總統奧馬爾·巴希爾的一切職務;4月17日被轉往監(jiān)獄。
政治舉措
政治方面 1989年6月蘇丹伊斯蘭政權建立,宣布解散一切政黨和工會組織,并對實際上是執(zhí)政黨的伊陣以外的所有政黨實行鎮(zhèn)壓。
1991年1月巴希爾政府宣布,在蘇丹全國范圍內(除南方三省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圣訓作為制定 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方針政策的依據,并對蘇丹法律和司法進行改革。 巴希爾政權在宣布實行伊斯蘭法的同時,宣布廢除憲法,以伊斯蘭法作為國家的法律,并采取種種措施,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領域全面推行伊斯蘭化。如:加強宣傳 伊斯蘭教 道德價值觀,嚴禁進口、傳播、發(fā)行和經營違背伊斯蘭教義及有淫穢內容的書刊、音像制品;在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增加宗教節(jié)目的比重,恢復中斷多年的《古蘭經》臺每天2小時的播音;北部各州禁止舉辦男女混合參加的舞會;政府部門的女職員、大專院校和女子學校的女教師、女學生必須著 伊斯蘭 服裝,否則不允許進入工作或學習地點,等等。 至此,蘇丹成為繼伊朗之后又一個建立了伊斯蘭政權的國家。蘇丹新政權的現代伊斯蘭主義性質,得到了第一個現代伊斯蘭主義國家伊朗的充分肯定,而且認為蘇丹新政權是“伊斯蘭制度的典范”。
經濟方面 巴希爾政府一開始就極其重視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制訂三年拯救經濟計劃、十年全面戰(zhàn)略規(guī)劃,實行經濟改革,大抓工農業(yè)生產,優(yōu)先發(fā)展農業(yè),號召自力更生,提倡“吃我所種,穿我所織”,努力想把經濟搞上去。
但是,經濟發(fā)展計劃由于資金嚴重短缺,無法順利執(zhí)行,困難重重。工業(yè)生產也由于資金不足而呈萎縮之勢。
蘇丹政府自1992年起實行經濟改革,取消外匯管制和放開物價后,通貨膨脹率一直很高,1994年約95%,1996年11月為166%。據蘇丹國家統計中心的報告講,在蘇丹,一個中等水平收入者的月工資,還不夠個人的交通費和早餐費。
外交方面 巴希爾政府的外交基本原則是:在相互尊重。對等、合作、不干涉內政和睦鄰友好的基礎上與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發(fā)展雙邊及多邊關系,遵守聯合國憲章,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堅持 伊斯蘭 方向,積極發(fā)展與阿拉伯、 非洲 和 亞洲 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通過對話爭取實現與 美國 等西方國家關系的正?;瑫r堅決反對一切霸權主義行徑。主張國際新秩序的建立不應是幾個大國或少數國家集團的責任,而應在國際大家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產生。應該維護世界的安全和穩(wěn)定,根除不平等的政治與經濟關系等威脅和平的因素。呼吁 聯合國 召開由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一起參加的專門會議,要求發(fā)達國家采取有效措施,實現經濟問題包括債務問題的公正解決。呼吁重新審議聯合國作為多邊論壇 組織的職能及安理會的作用,贊成取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 但是,巴希爾政府在外交方面似乎是高于其他方面的外交基本原則,因此招致許多麻煩和困難。首先在國際上受到 美國 等西方國家的孤立,原因是它們認為蘇丹政府是由伊陣領導的伊斯蘭政府,美國甚至把它列入支持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國家而對其實行經貿制裁。 其次,蘇丹與鄰國的關系或者時好時壞,或者雙方發(fā)生齟齬,或者斷絕外交關系,或者到了 雙方訴諸武力的邊緣。
軍事方面 巴希爾上臺后,一直奉行全國和解政策,并尋求與北方反對派和解與對話、與南方反政府武裝和談,同時采取較為靈活的政策,對南部、西部、東部等反政府武裝組織既分而治之,又根據不同情況施以懷柔和強硬相結合的政策。
2005年1月9日蘇政府與 加朗 領導的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在 內羅畢 簽署《全面和平協議》。至此,長達21年之久的大規(guī)模內戰(zhàn)結束。在此基礎上,蘇丹政府6月18日在 開羅 與北部主要反對派組織全國民主聯盟簽署了《民族和解與全面和平開羅協議》,正式宣告巴希爾政府與全國民主聯盟長達近16年的政治斗爭結束。 2006年5月5日經過7輪談判后,蘇丹政府代表團與“蘇丹解放軍”主要派別米納維派在尼日利亞首都 阿布賈 簽署了《達爾富爾和平協議》。達爾富爾和平進程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這項和平協議,反政府武裝將被解散,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將被解除武裝。 2006年10月14日蘇丹政府和蘇丹東部反政府武裝組織“東部陣線”在 厄立特里亞 首都 阿斯馬拉 簽署《阿斯馬拉和平協議》,從而宣告雙方結束長達12年的武裝沖突。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巴希爾膝下無子女,50歲的時候娶了自己的第二個妻子——易卜拉欣·沙姆斯·阿丁。
人物評價 蘇丹分析人士亞歷克斯·德瓦爾 :他是一個對細節(jié)有驚人洞察力的人,遠比人們想象的要機智,而且對自己的文化程度有著清醒的認識。
新民晚報 :在外人看來,愛穿軍裝,一激動就揮舞拐杖的巴希爾是“鐵腕強人”,然而私下面對媒體,巴希爾卻顯得“十分羞澀”,他很少接受一對一的專訪。
人物事件 達爾富爾事件 2003年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qū)爆發(fā)沖突,交戰(zhàn)雙方分別為游牧的巴加拉族和巴加拉族之外的定居民族。蘇丹政府否認支援牧民武裝部隊,也否認對富爾人等少數民族的殺害。但國際刑事法院指控巴希爾犯有戰(zhàn)爭罪和危害人類罪,并首次對一個國家的現任元首發(fā)出逮捕令。一直以來,巴希爾拒絕 聯合國 向達爾富爾地區(qū)部署 維和部隊 ,招致西方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