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劉昉愛國愛民,品格高尚。高宗紹興初年,他任太常寺少卿時,積極支持愛國名相趙鼎的抗金主張,并建議鞏固河南,以利北上抗擊金敵。后來,當高宗和秦檜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父子并與金國媾和時,他憤然上書斥責秦檜的投降罪行,遭到“彈劾”而被罷黜回鄉(xiāng)。其后,他被重新起用為四川、湖南地方官吏,在他官轄的地方注意減輕民眾的賦稅負擔,重視整修文物古跡,受到民眾贊揚。
人物傳說
戲林鑒成劉昉雖說做了龍圖閣學士,但是每次回意溪看望母親,都是獨自騎著一匹馬,夜間悄悄進家門。而知府林鑒成,每次出巡,總是八人大轎,前呼后擁,十分威風。
有一回,劉龍圖的母親把林鑒成欺壓潮州百姓,和坡潮州風水的事告訴兒子,要他出面教訓這個府官,劉龍圖說:“何須兒出面呢!”接著就叫母親一個收拾林鑒成的辦法。
不久,林鑒成來東津,劉母就搬了一把交椅放在大路口,上面放著兒子的袍帽,地上放著靴子。林鑒成坐在轎里,老遠就看見前面堂堂正正擺著一套朝廷一品官員的袍服,自知惹上麻煩了,只好惶惶恐恐地跪在地上,連頭也不敢抬,這時正是暑天,烈日當空,曬得他渾身大汗,又不見有人叫他站起來,只好咬著牙跪下去,那細隨從下屬,見上司一動也不敢動,也只好跟著跪下去。
恰巧這時有二只狗在追逐廝咬,把交椅和袍帽撞翻在地,林鑒成這才急忙從地上爬起來,夾著尾巴悄悄溜回城里。
騎竹馬傳說仙人送給劉龍圖一匹寶馬,能日行萬里。其實這寶馬只不過是一截竹竿,出門時只要把這一節(jié)竹夾在跨下,竹竿就變成寶馬,騰空而飛,不用一刻時辰,就可以從京城到達家鄉(xiāng)。他晚間騎竹馬與夫人團聚;早上又騎竹馬上朝。連年都是如此。
開頭,他母親不知有這回事,明明兒子在朝為官,為什么每夜經常聽到媳婦房里,有男人說話聲音,媳婦難道與人有私?有一夜終于忍耐不住下,便敲門而入,見是自己兒子在房,又驚又喜,就問他怎么能夜夜回家,兒子把竹馬一事向母親如實說了。母親好奇就把竹竿拿到房外天井一騎。據說女人有晦氣,寶馬被她這一污穢,玲性就大大消失了。
隔天,劉龍圖再騎這竹馬上京時,竹馬飛得特別慢,日報已將午,還走不上一半路程,他心中非常焦急。好在馬鞭還不會失靈,他自愛揚馬鞭時,把鞭指向太陽,叫太陽永遠掛在遠處不動。當他慢吞吞感到皇宮時,日還未午,皇帝和朝臣還未退班。過了一會,他把馬鞭向太陽指去,太陽就滾下去了。
寶馬的由來劉龍圖的父親曾買到一匹良馬。他非常喜歡它。經常為它洗潔,修蹄。有一次在修蹄時,一時不慎,用力太大,刀傷馬足,流血不止,感染成病,醫(yī)治不愈而死。死后葬在桃坑鬼仔山上,后來,父親逝世了,也葬在桃坑附近。
劉龍圖從京城奔喪回鄉(xiāng)為父親孝,并在桃坑父親幕地旁邊,建一小屋,日夜在此居住,他看見那死馬墳上,長出一株綠竹,當地人叫它做“馬鬼竹”。
在一個深夜里,“馬鬼竹”化成鬼怪,把魔掌升進小屋里的窗里,還把魔掌慢慢變大,戲弄燈下讀書的劉龍圖。劉龍圖并不恐慌,在魔掌手心寫上“龍圖”兩個紅字。龍能克鬼,鬼手無法變小縮出窗外,鬼只好對劉龍圖說實話,說它就是從前那匹馬,因得了仙法,有了玲性,還請劉龍圖明天到它墳上砍下一段綠竹,那竹就能變成寶馬,受他驅使。
劉龍圖擦掉了鬼怪掌心的字,鬼怪抽出手就走了。事后他照“馬鬼竹”說的話去做,那“馬竹鬼”就真的變成“竹神馬”了。
劉昉官只龍圖閣學士,有在潭州除妖有功,皇帝特賜給一枝寶鏢命他回家鄉(xiāng)匾地說保鏢射到哪里的土地就歸他所有,算是皇帝給他的封地。
劉龍圖回到潮州后,一日,他站在筆架山上手握保鏢鏢不出手,心想:我劉昉若用保鏢占奪民田,于心何忍?忽然,他望見山前面的東湖,湖面很寬,連著韓江,韓江不遠處就是大海,所以把保鏢丟下湖去。
保鏢落湖,就象生龍一樣飛快游出東湖,進入韓江,又從韓江出海,一直游到東海,誰料碰到寶石,頓時天崩地裂,電光四射,那寶石迅速變大,成了一塊陸地,這就是福建省的東山島。
天龍伏妖劉昉任龍圖閣學士,被稱為劉龍圖之后,還曾任湖南安撫使,兼主潭州(長沙)知事。當時潭州有一群妖魔,白天潛在深潭里,夜間出來作祟,吃人吞畜,弄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
劉龍圖得知此事后,隨即征集一批民工,日夜踏水車抽潭水,但潭水很深,總是抽不干,劉龍圖想請神明幫助,齋戒三日,向神靈進香許愿,祈求點化。有一夜,夢見一仙翁對他說:“除非天龍卷水,不能降伏潭妖。”他醒來后,嘆息道:何處去請得天龍來卷水?但細加思索,頓時來了心竅。他想:我是天子封的龍圖閣學生,不是可以取其中的“天”和“龍”兩字,當作“天龍”的替身嗎?不如親自去試試一番。
于是,隔天一早,他就親自登車架,踏車抽水,民工們都歡呼著說:“龍圖閣學士大人親來水車擒妖,一定能取勝呀!”這一來,人心大快,士氣大振,潭水果然不久就被抽干了,群魔無法隱匿,束手就擒,都被砍盡殺絕。從此,潭州就風平浪靜,再無妖魔為患了。
仲尼逢子路宋朝時候,潮州有個秀才,一天到城東踏春郊游,走在一條田間小路上,有一挑泥老漢,迎面而來,秀才硬要老漢退讓,老漢便說:“你若能對得上我出的對子,我便讓你過去。”秀才大笑,以為鄉(xiāng)村野老,有何文墨,便答應了他老汗指著自己的擔子說:請來重泥逢子路。
這到把秀才難到了。因為這句上聯,語帶雙關,既是指老漢自己挑泥遇到秀才來擋路,有是說孔子(仲尼)遇到他的學生子路。這么怎么能對上呢?于是,秀才只好脫鞋下田,讓老漢走過。
秀才走上田野大路之后,看見幾個農民在田里堵好漏洞,回頭相視而笑,頓時開了竅,便對老漢呼喊著說:“老伯,我可有對了!”老漢問秀才對什么?秀才說:送別孔丘笑顏回
老漢稱贊說:“妙對,妙對!”
以后秀才打聽到那個挑泥老漢,原來是告老歸天的宰相劉龍圖,他是挑泥去種花的
劉昉主編《幼幼新書》,集北宋以前兒科醫(yī)學之大成,保存了許多極有價值的兒科醫(yī)學文獻資料,搜集了為數眾多的民間兒科驗方,使此書一向受到中外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不僅對兒科臨床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