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的銅石并用時代文化。因發(fā)現于巴比倫城址西北的杰姆代特奈斯爾而得名。約于公元前3100年取代烏魯克文化而興起,至前2900年蘇美爾早王朝建立時結束。主要分布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

正文

杰姆代特奈斯爾文化

Jemdet Nasr Culture

該文化農業(yè)在經濟中已占主導地位,但生產工具仍為石器,金屬制品還不普遍。神廟建筑規(guī)模宏大,在烏魯克的白廟面積達378平方米。該文化以彩陶、印章、泥板文書和石雕像著稱。彩陶多用紅、黑色繪幾何形和動植物圖案。印章為圓柱形,或塑成人和動物形象,常雕刻狩獵、宗教崇拜場面。泥板文書上刻寫的是象形文字,已發(fā)現的主要是關于經濟活動的記載和詞匯表。雕刻技術臻于成熟,發(fā)現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如貴婦人頭像、刻有男子與獅子搏斗場面的石碑等。在一件石制水壺上,刻有一圈交替的獅子和公牛圖像,逼真而富有動感。

該文化經濟生活以農業(yè)為主。生產工具多半仍為石器,如鐮、鋤、刀等,也有匕首、斧頭、魚鉤等銅制工具和武器,但使用還不普遍。烏魯克文化期出現的神廟建筑這時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最典型的是烏魯克的白廟。它建造在天神安努的塔廟上,面積約378平方米,為土坯拱墻結構,外表以石灰粉飾,白廟因而得名。

主要遺物有優(yōu)美的輪制彩陶、刻有象形文字的泥板文書、石雕像和印章。陶器多半繪有幾何形圖案和寫實的圖畫,器表涂以光亮的泥釉,圖案大多為紅色、黑色或棕色,多繪在器身上半部。除彩陶外,還有素面粗陶和刻紋陶器。印章呈圓柱形或塑成人和動物形象,上面雕刻馴服牡牛、狩獵、宗教崇拜等場面。印章數量雖多,但與烏魯克文化的相比,圖案和制作都比較粗糙。象形文字用蘇美爾語刻寫在泥板上,比烏魯克文化的要進步,使用也更廣泛,發(fā)現的主要是關于經濟活動的記載及詞匯表。雕刻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流行石制容器,常飾以浮雕或鑲以幾何形的裝飾物,而以烏魯克發(fā)現的一批石雕最為著名,其中有白色大理石貴婦人頭像、刻有一個男子手持矛和弓箭與獅子搏斗場面的玄武巖石碑。還有一石灰石的大口水壺,周邊一圈交替雕刻獅子和公牛圖像,每只獅子都表現為以爪子捕捉公牛的姿態(tài)。此外,還發(fā)現有車及各種質料的裝飾品、金屬制品、玩具等,反映了這一文化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