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琀又稱“飯含”,“玉塞九竅”的亡人口中之物,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

中文名

玉琀

外文名

Yu Han

別名

飯含

釋義

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

記載

《說文解字》

歷史

玉琀圖片集

《說文解字》云:“琀,送死口中玉也?!背瘳H外,史籍中還見有以米、貝、珠等作口含的,它們在使用上有等級的差別??脊虐l(fā)掘中曾見有口含貝、珠的人骨,但未見到以米為含的墓葬,這大概是由于米粒不易保存下來的緣故。使用口琀的目的有二:一是古人事死如生,不使死者空口;二是希冀以玉石質(zhì)堅(jiān)色美的特性來保護(hù)尸體不化。

殷商時(shí)期,以玉為口含的現(xiàn)象多集中于殷墟,玉琀的種類也比較多。1953年在安陽大司空村發(fā)掘的商墓中,出土的8件玉琀,分別為玉蟬(2件)、玉魚(1件)、短玉管(2件)、玉珠(2件)和長方片玉飾(1件),均有穿孔。1958—1961年的殷墟發(fā)掘中,墓葬的玉石器“或放在頭側(cè),或握于手中”,但報(bào)告未指明作琀和握的玉、石器的具體形制。1969—1977年在殷墟西區(qū)的墓葬發(fā)掘中,出土玉琀12件,很多是含在人口中的,其他玉、石裝飾品則“佩在身上,握于手中。”報(bào)告仍未指出玉握的具體形制。

寓意

玉琀又稱“含玉”,是含于死者口內(nèi)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蟬、玉蠶、玉魚、玉管等,春秋戰(zhàn)國時(shí)玉琀有玉豬、玉狗、玉牛、玉魚等,多為各小動(dòng)物。

漢時(shí)期人多以玉蟬作琀,寓意非常明了。蟬由地下洞出得生。除《后漢書·禮儀志下》寫“飯含珠玉如禮”的“禮儀”意思,玉琀在亡人口中,無非是要亡人“蟬蛻”復(fù)生,靈魂延續(xù)。這就是琀,它的形象是一只收斂翅膀的蟬。作為琀的物件上是沒有孔眼的,個(gè)別玩玉的人非要在琀的雙目間吻部打眼穿繩佩戴,也不會(huì)遭到反對?,H是玉蟬,但并非所有的玉蟬都是琀,因?yàn)橛兄嗟牡谝换毓に嚿暇鸵呀?jīng)打了孔眼的玉蟬,它的作用原本就是為了佩戴。

玉蟬特點(diǎn)

玉琀中最有特色的當(dāng)屬漢代的玉蟬,其線條簡練,粗獷有力,刀刀見鋒,表面平滑光亮,邊沿棱角鋒利,翅尖幾可刺手,素有“漢八刀”之稱。東晉以后,玉蟬幾乎不見,宋代仿古之風(fēng)大盛,玉蟬又開始大量出現(xiàn)。但自宋以后,玉蟬作為佩飾用的功能日漸突出,紋飾也漸趨繁縟,有的翅膀竟像蒼蠅翅那樣撇開,早失去了漢代玉蟬的那股神氣,特別是器物邊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圓角,這是判斷是否為漢代玉蟬的重要依據(jù)??傮w來看,玉琀制作非常精細(xì),大都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