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鈞(1926年7月2日—2016年8月22日),江蘇常州人,作物遺傳育種學家和農(nóng)業(yè)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原校長。

1949年7月金陵大學農(nóng)學院畢業(yè),1959年獲莫斯科季米里亞捷夫農(nóng)學院生物科學副博士學位。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6年8月22日,劉大鈞因病醫(yī)治無效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91歲。

劉大鈞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60余年,在外源優(yōu)異基因發(fā)掘與種質創(chuàng)新等領域成就卓著。利用輻射育種技術選育出小麥新品種“寧麥3號”,建立小麥染色體和細胞工程技術體系,率先將分子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學相結合創(chuàng)制小麥遠緣新種質,發(fā)現(xiàn)白粉病免疫基因Pm21,促成遠緣新種質在小麥育種中的廣泛應用。

中文名

劉大鈞

性別

出生日期

1926-07-02

去世日期

2016-08-22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

江蘇常州

畢業(yè)院校

金陵大學

職業(yè)

教師

研究方向

作物遺傳育種

職稱

教授

人物生平

1926年7月2日,劉大鈞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

1949年,畢業(yè)于金陵大學農(nóng)藝系并留校任教。

1960年,回國后長期在南京農(nóng)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工作。

1981年5月至1991年11月,歷任南京農(nóng)學院農(nóng)學系主任,南京農(nóng)學院副院長、院長,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校長。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8月22日19點50分,劉大鈞因病醫(yī)治無效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91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長期從事作物遺傳育種教學與研究工作,培育的小麥品種“寧麥3號”曾在長江中下游大面積推廣;在

國際上首次

發(fā)現(xiàn)簇毛麥、鵝觀草等分別高抗小麥白粉病和赤霉病,并將其抗性基因成功轉移進栽培小麥,育成一大批優(yōu)異抗性種質,其中小麥—簇毛麥6VS/6AL易位系所攜抗白粉病基因經(jīng)國際小麥基因命名委員會正式定名為Pm21;所建立的染色體分帶、熒光原位雜交、非整倍體分析與分子標記相結合精確鑒定栽培小麥中外源染色質的技術體系,達

國際先進水平

;在

國內(nèi)率先

開展小麥抗病基因的

MAS

育種工作,與兄弟單位合作育成小麥新品種。曾多次獲國家與省、部級獎勵。

??學術論著

發(fā)表論文170余篇,編著四部。

Liu Dajun, Genome analysis in wheat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44(9): 1096-1104

Liu J, D. Liu et al., Molecular-facilitated pyramiding of different genes f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Plant Breeding, 2000,119:21-24

Wen T., D. Liu et al., Genetic mapping of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6 in wheat by RFLP analysis, Theor. Appl. Genet., 2000, 100: 564-568

劉大鈞等,導入小麥的外源染色體片段的準確鑒定及外源抗性基因的穩(wěn)定性分析,遺傳學報,1996,23(1):18-23

Li WL, PD Chen, LL Qi, DJ Liu,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pecies-specific repeated sequence from Haynaldia villosa, Theor. Appl. Genet., 1995,90: 526-533

劉大鈞主編,細胞遺傳學,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

人才培養(yǎng)

劉大鈞先后培養(yǎng)50余名研究生,

榮譽表彰

農(nóng)牧漁業(yè)部技術改進一等獎(1983)

農(nóng)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6,1996)

國家技術發(fā)明三等獎(1997)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2000)

2000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人物評價

劉大鈞長期參與學術團體和科學刊物工作,多次組織并參加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在我國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