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02:01【看鑒百家姓】曹操原本姓夏侯?DNA檢測曹氏和夏侯氏相似度極高02:10決定曹魏興衰的一方!堂堂皇姓,為何與宦官世家曹操關(guān)系甚好?夏侯(Xiàhóu)姓源流單純,源出有:
夏侯姓
源于姒姓夏后氏。以爵號為氏。夏侯氏為漢族復(fù)姓,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后裔東樓公于杞(今河南杞縣)。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國,杞國杞簡公的弟弟佗奔于魯國,魯?shù)抗ㄇ?68年—前431年在位)因其為夏禹之后給以采地封他為侯爵,后人以爵號為氏稱夏侯氏。得姓歷史距今2400年左右。得姓始祖
夏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大禹的后代,得姓始祖為佗公,得姓歷史距今2400年左右。在曹魏時代,曹操與夏侯家族關(guān)系親近。
得姓歷史
夏侯姓當(dāng)今人口總數(shù)約3萬余人,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413位門閥,在復(fù)姓中排序為第5位。從《姓譜》和《唐書·宰相世系表》兩書中的記載可以清楚了解到夏侯氏的歷史淵源。
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存在部分夏侯氏后人因某些因素簡化夏姓的情況??煽甲C的例如夏(侯)顯世系去侯稱夏;再例如南京市溧水區(qū)和鳳鎮(zhèn)、高淳區(qū)夏侯元世系共計7個村莊約3000余人,如今大多為夏姓,僅極少數(shù)保留夏侯姓。
遷徙分布
夏侯氏的郡望為魯國郡、譙郡。魯國郡:西漢初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到三國魏及晉代又改為魯郡,其地相當(dāng)于今山東曲阜、泗水一帶。譙郡:東漢建安年間設(shè)置,其地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間。當(dāng)代后人除安徽、山東二地之外,現(xiàn)大部分(約2萬余人)居于江西吉安、贛州、分宜等地。
現(xiàn)今主要聚居地分布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吉州區(qū)、青原區(qū)、泰和縣,贛州市興國縣,新余市分宜縣,安徽省天長市,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金湖縣,南京市溧水區(qū),山東省濟南市、淄博市、臨沂市、濰坊市、曲阜市、濟寧市泗水縣,廣東省惠州市、東莞市;其他散居地國內(nèi)有貴州省畢節(jié)市,湖南省常德市、永興縣,四川省漢源縣,陜西省西安市,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qū),臺灣省臺北市,國外有澳大利亞墨爾本、加拿大等地。
郡望堂號
郡望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qū)。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fù)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譙郡:亦稱譙國、譙國郡。東漢建安末年從沛郡分一部分設(shè)置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州)。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qū)。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縣、蒙城縣、太和縣、鹿邑縣、永城縣間一帶地區(qū)。
堂號譙國堂:以望立堂,亦稱亳州堂。
魯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魯國堂、任城堂、汶陽堂。
汝陰堂:西漢時有夏侯嬰,自幼年起就與漢高祖劉邦是好朋友。劉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嬰為太仆。夏侯嬰隨劉邦擊項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為汝陰侯。夏侯氏因以“汝陰”為堂號。
家譜文獻
夏侯氏十三修族譜 | 刻本/1990年 | 上海圖書館家譜數(shù)據(jù)庫/江西省吉水縣、吉州區(qū)、青原區(qū)、泰和縣、贛州興國縣相關(guān)村 | 追遠堂,始遷祖夏侯韶,唐代人。唐高宗龍朔至乾封間與兄聯(lián)捷進士,初任太常寺卿、再接太州剌史、后改擢吉州刺史。八卷附一卷共九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 |
天長盱眙夏侯氏族譜 | 計算機排印本/2014年重修 | 天長市/盱眙縣相關(guān)村 | 玉樹堂,始遷祖夏侯崇,明代中期人。遷出地為吉安市吉州區(qū)樟山鎮(zhèn)官田村,唐代夏侯韶后裔。 |
四川漢源夏侯氏宗譜 | 計算機排印本/夏侯照綜主編/2014年 | 四川省漢源縣九襄鎮(zhèn) | 始遷祖夏侯士仁(海山),清代康熙年間人。遷出地為吉安市吉州區(qū)樟山鎮(zhèn)赤塘村,唐代夏侯韶后裔。 |
湖溪夏侯氏族譜 | 計算機排印本/2005年闔族新修 |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池塘村 | 承啟堂,始遷祖夏侯隱。炎興時擢進士第,官領(lǐng)豫章刺史。 |
瀨水仙墟譙國夏侯氏宗譜 | 刻本/清宣統(tǒng)元年 | 江蘇省南京溧水區(qū)和鳳鎮(zhèn)、高淳區(qū)相關(guān)村 | 明經(jīng)堂,始遷祖夏侯元,字子富。南宋乾道中登進士第,官拜節(jié)度使,后加封平定侯;是大宋郡馬,贅濮王府安懿王之孫女濮郡主。其父夏侯源歷官至兵部尚書。 |
展開表格字輩排行
安徽阜陽夏侯氏字輩:“承訓(xùn)繼先澤齊家宜正倫”。注:以夏侯夔為先祖,與侯氏字輩一致。
夏侯姓
安徽亳州夏侯氏字輩:“國志永兆宏時來潤壽長家隆承福慶元善啟”。注:以夏侯嬰為先祖,與孫氏字輩一致。
浙江富春夏侯氏字輩:“志士光家國徽猷衍圣功立誠天助福惇德世恒隆慶本善庭起瑞從義宅鐘思求榮祖道文學(xué)務(wù)先通”。注:以曹嵩為先祖,夏侯操(曹操)為始祖,與曹氏字輩一致。
江西省吉安市、贛州市通用 | 文藻煥晉唐,佐命懷(仰)滕國,尚書崇祖昌,經(jīng)師嘉大小,惠政頌棣棠,化洽生連理...以夏侯韶為始遷祖,唐朝貞觀年間,韶公從長沙輾轉(zhuǎn)到江西吉安任吉州刺史,后定居吉水水北。 |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 | 文聯(lián)族志成,安仁益?zhèn)鹘y(tǒng),風(fēng)情度錦月,豐年宏盛普...以夏侯隱為始遷祖,炎興時擢進士第,官領(lǐng)豫章刺史。 |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 | 啟治智仁圣義忠和孝友維家政...以夏侯元為始遷祖,南宋乾道中登進士第,官拜節(jié)度使,后加封平定侯;是大宋郡馬。 |
安徽省阜陽市 | 承訓(xùn)繼先澤齊家宜正倫...以夏侯夔為先祖。 |
安徽省亳州市 | 國志永兆宏時來潤壽長家隆承福慶元善啟...以夏侯嬰為先祖。 |
宗祠通聯(lián)
四言望出譙郡;
姓啟侯爵。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夏侯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定秦入蜀;
受教說詩。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漢·夏侯嬰,從高祖擊項羽,入蜀定三秦,屢有殊功。
下聯(lián)典指漢·夏侯始昌,通五經(jīng),以《齊詩》、《尚書》授徒。
六言世龍官歷六郡;
始昌學(xué)通五經(jīng)。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梁代尚書夏侯亶,字世龍,譙人。官歷六郡三州,所得祿賜,隨散親故。
下聯(lián)典指漢代鴻儒夏侯始昌,武帝甚重之,官到太傅。
七言開皇名圖有三禮;
大歷高士列十才。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隋代學(xué)者夏侯朗,開皇時,曾繪《三禮圖》。
下聯(lián)典指唐代侍御史夏侯審,譙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
八言入蜀定秦,滕公輔主;
受書說禮,博士明經(jīng)。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西漢沛縣人夏侯嬰,曾任滕縣令,楚人稱令為公,故稱滕公。從小與劉邦關(guān)系密切,跟隨他起兵,轉(zhuǎn)戰(zhàn)各地,任太仆。后出擊項羽,人西蜀,定三秦,屢立殊功,西漢建立后,封汝陰侯。惠帝、文帝時,繼續(xù)官太仆。
下聯(lián)典指西漢今文尚書學(xué)“大夏侯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夏侯勝,字長公,東平人。官長信少府、太子太傅。跟從夏侯始昌學(xué)習(xí)今文《尚書》,又跟從歐陽生問學(xué),善于說禮,稱“大夏侯”(夏侯建為“小夏侯”)。宣帝時,立為博士,以陰陽災(zāi)異推論時政得失,曾受詔撰《尚書論語說》。
毀體全貞,盛傳令女;
隔簾奏樂,雅號妓衣。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三國魏·曹文叔妻夏侯氏夫死無子,斷發(fā)割耳以示不嫁,其叔勸嫁,女又以刀割鼻。
下聯(lián)典指梁·夏侯亶每有客,令妓隔簾奏樂,時人因謂簾為“夏侯妓衣”。
十言秀矣豐儀,僉推連壁并美;
朗然日月,爭夸倚玉同榮。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晉代散騎常侍夏侯湛,字孝若,譙國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gòu)新詞,美容觀,嘗與潘岳同車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下聯(lián)典指三國時魏國征西將軍夏侯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曹爽輔政,玄為爽姑子,累遷散騎侍中護軍。旋為征西將軍,都督雍梁州諸軍事。爽誅,徵為大鴻臚。
十一言掞蔚春華,并安仁而稱雙璧;
豐碑惠政,偕昆季以號二難。
——佚名撰夏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晉·夏侯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美容儀,與潘岳(安仁)同車接茵,京師稱之為“雙璧”。
下聯(lián)典指梁·夏侯亶,寬厚有器度,為安陸太守甚有威惠。其弟夏侯夔,愛重人士,時稱“二難”?!岸y”,稱兄弟才德俱佳。
姓氏名人
周朝 | 東周戰(zhàn)國前475-221年 | 洛陽 | 夏侯章 | 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孟嘗君(田文,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舍人。 |
漢朝 | 西漢前206-公元8年 | 西安 | 夏侯嬰 | 西漢沛縣人,開國功臣。與劉邦是少時的朋友,從劉邦起義,立下戰(zhàn)功,后封為汝陰侯。 |
夏侯灶 | 其父夏侯嬰去世后,繼承了汝陰侯爵位。死后謚號“夷侯”。 |
夏侯信 | 夏侯嬰玄孫之子,長安大夫。西漢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被漢宣帝劉詢詔復(fù)家。 |
夏侯都尉 | 西漢經(jīng)學(xué)傳述人。《尚書》夏侯氏學(xué)的第一代傳授者。初,伏生傳《尚書》,授濟南張生,張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傳族子勝,稱大夏侯氏《尚書》。勝又傳族弟建,稱小夏侯氏《尚書》。 |
展開表格傳統(tǒng)文化
關(guān)聯(lián)詩詞
《山路吟》【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夙駕兮待明陟山路兮遐征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氣清攬轡兮抑馬踟躕兮曠野曠野兮遼落崇岳兮嵬崿丘陵兮連離卉木兮交錯淥水兮長流驚濤兮拂石[1] | 《江上泛歌》【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悠悠兮遠征倏倏兮暨南荊南荊兮臨長江臨長江兮討不庭江水兮浩浩長流兮萬里洪浪兮云轉(zhuǎn)陽侯兮奔馳起驚翼兮垂天鯨魚兮岳跱縻蕪紛兮被皋陸修竹郁兮翳崖趾望江之南兮遨目桂林桂林蓊郁兮鹍雞揚音凌波兮愿濟舟楫不具兮江水深沈嗟回盻于北夏何歸軫之難尋 | 《離親詠》【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剖符兮南荊辭親兮遐征發(fā)軔兮皇京夕臻兮泉亭撫首兮內(nèi)顧按轡兮安步仰戀兮后涂俯嘆兮前路既感物以永思兮且歸身乎懷抱茍違親以從利兮匪曾閔之攸寶視微榮之瑣瑣兮知吾志之愈小獨申愧于一心兮慚報德之彌少 |
《秋可哀》【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秋可哀兮哀秋日之蕭條火回景以西流天既清而氣高壤含素霜山結(jié)玄霄月延路以增夜日遷行以收暉屏絺绤于笥匣納綸縞以授衣秋可哀兮哀新物之陳蕪綢筱朔以斂稀密葉槭以損疏雁擢翼于太清燕蟠形乎榛墟秋可哀兮良夜之遙長月翳翳以隱云星朧朧以投光映前軒之疏幌照后帷之閑房拊輕衾而不寐臨虛檻而褰裳感時邁以興思情愴愴以含傷秋可哀兮哀南畝之菜荒既采蕭于大陸兮又刈蘭乎崇岡 | 《春可樂》【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春可樂兮樂東作之良時嘉新田之啟萊悅中疇之發(fā)菑桑冉冉以奮條麥遂遂以揚秀澤苗翳渚原卉耀阜春可樂兮樂崇陸之可娛登夷岡以回眺超矯駕乎山隅春可樂兮綴雜華以為蓋集繁蕤以飾裳散風(fēng)衣之馥氣納戢懷之潛芳鸚交交以弄音翠翾翾以輕翔招君子以偕樂攜叔人以微行援若流之綠芰進櫻桃于玉盤 | 《秋夕哀》【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秋夕兮遙長哀心兮永傷結(jié)帷兮中字屣履兮閑房聽蟋蟀之潛鳴睹游雁之云翔尋修廡之飛檐覽明月之流光木蕭蕭以被風(fēng)階縞縞以受霜玉機兮環(huán)轉(zhuǎn)四運兮驟遷銜恤兮迄今忽將兮涉年日往兮哀深歲暮兮思繁 |
《寒苦謠》【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惟立冬之初夜,天慘懔以降寒。霜皚皚怪被庭,冰溏瀩于井干。草槭槭以疏葉,木蕭蕭以零殘。松隕葉于翠條,竹摧柯于綠竿。 | 《長夜謠》【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日暮兮初晴天灼灼兮遐清披云兮歸山垂景兮照庭列宿兮皎皎星稀兮月明亭檐隅以逍遙兮盻太虛以仰觀望閶闔之昭晰兮麗紫微之暉煥 |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宣宗室舞》【年代】:唐【作者】:夏侯孜于鑠令主,圣祚重昌。興起教義,申明典章。俗尚素樸,人皆樂康。積德可報,流慶無疆。 |
《周詩》【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既殷斯虔,仰說洪恩。夕定晨省,奉朝侍昏。宵中告退,雞鳴在門。孳孳恭誨,夙夜是敦。 | 《征邁辭》【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上伊關(guān)兮臨川撫駿馬兮授鞍中衢兮載嘆斂鞚兮盤桓 | 《宜男花賦》【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湛淑大邦之奇草兮,應(yīng)則百之休祥。稟至貞之靈氣兮,顯嘉名以自彰。冠眾卉而挺生兮,承木德于少陽。體柔性剛,蕙潔蘭芳。結(jié)纖根以立本兮,噓靈渥于青云。順陰陽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遠而望之,燭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觀之,曄若芙蓉鑒綠泉。萋萋翠葉,灼灼朱華。煒若珠玉之樹,煥若景宿之羅。充后妃之盛飾兮,登紫微之內(nèi)庭?;厝赵轮畷煿赓?,隨天運以虛盈。 |
《答潘岳詩》【年代】:魏晉【作者】:夏侯沖相思限清防,企佇誰與言。 | 《詠被中繡鞋》【年代】:唐【作者】:夏侯審云里蟾鉤落鳳窩,玉郎沈醉也摩挲。陳王當(dāng)日風(fēng)流減,只向波間見襪羅。 | 《鳳凰臺》【年代】:明【作者】:夏侯泰數(shù)百年間彩鳳來,只今山下有荒臺。梧桐葉落蒼筠老,春雨年年長綠苔。 |
《黃嶺》【年代】:明【作者】:夏侯泰黃嶺高朝擁,三峰玉削成。也知清淑氣,毓秀在賢英。 | 《藥圃》【年代】:唐【作者】:夏侯子云綠葉紅英遍,仙經(jīng)自討論。偶移巖畔菊,鋤斷白云根。 | 《秋霽望廬山瀑布》【年代】:唐【作者】:夏侯楚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一帶連青嶂,千尋倒碧流。濕云應(yīng)誤鶴,翻浪定驚鷗。星浦虹初下,爐峰煙未收。巖高時裊裊,天凈起悠悠。儻見朝宗日,還須濟巨舟。 |
展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