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產地
威海蠓子蝦醬制作原料蜢子蝦。該蝦主要分布在黃海北部沿海的內灣,其中以威海初村的尤為著名。
制作工藝
蠓子蝦醬,是以威海特產--蠓子蝦為主料,外加食鹽、調味料等,經三至八年以上的天然發(fā)酵精制而成。該產品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yǎng)豐富,滋味鮮美。蠓子蝦醬蒸雞蛋是膠東的名吃。產品分生、熟兩種。
蠓子蝦醬是用太平洋磷蝦經發(fā)酵加工制成的海產品。蠓子蝦個體極小,形同蠓蟲,主要分布在北黃海沿海內灣。每年7至10月,是蠓子蝦的汛期,捕蝦工具主要是小推網和小掛網。蠓子蝦醬無雜質,營養(yǎng)豐富,香氣濃郁,風味獨特,存放期越長,其香味越濃郁,生熟食均可。威海沿海地區(qū)均出產,尤以北海蠓子蝦醬質量最好,名氣最大真正的貢品蠓子蝦醬是北海邊漁村的漁民自制而成的。蠓子蝦的捕撈量很小,捕撈過程極為費時費力(蠓子蝦小如米粒,需要用小推網象撈魚蟲一樣,一網一網地從海水中篩出來,而且必須在夜間進行),這就決定了真正的貢品蠓子蝦醬的出產量不可能很高。捕撈上岸后,接下來就是歷時數月一遍一遍地清洗、晾曬、腌制,再歷時數年發(fā)酵。
蠓子蝦醬是膠東沿海極富特色的海鮮調味品,因其以蠓子蝦為原料腌制,故稱蠓子蝦醬。
蠓子蝦生活在沿海淡水與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中在榮成市成山、俚島等沿海鎮(zhèn)村都有相應數量的蠓子蝦海域。據《榮成縣志》記載:“榮成縣沿海有蠓蟲蝦,經海邊唐家村唐氏夕永制作上貢,并傳到他鄉(xiāng)?!笨梢詳喽?,登州知府上貢朝廷的蠓子蝦醬由唐家村唐夕永制作,并傳到其他鄉(xiāng)鎮(zhèn)而蔓延開來。后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唐氏后人將傳統(tǒng)蠓子蝦醬進行工業(yè)化生產?,F有的“金盛泉”蠓子蝦醬制作工藝、食用方法正是從清朝中期被保留和傳承下來的。蠓子蝦醬配方考究,保持了蠓子蝦醬的原汁原味。其制作工藝如下:第一步是推蝦:即用推網把浮到岸邊的蠓子蝦撈上來。第二步是洗蝦:推上來的蠓子蝦往往夾有雜草或泥沙,要清洗干凈,特別注意洗蝦不能用淡水。第三步是腌蝦:將洗好的新鮮蠓子蝦在24小時內、拌上20%至22%的粗海鹽,放入事先清洗干凈并瀝干水的壇罐或陶缸中,不加水。每天早晚要用木棍攪拌兩次,以將蠓子蝦攪動起來不成塊或球為準。第四步是煮沸:將發(fā)酵好的蠓子蝦醬從缸中取出來,放在可加熱的夾層鍋中煮沸。第五步后期處理:進行灌裝、殺菌、包裝等工序。在蠓子蝦醬的制作工藝過程中包含著很多風俗習慣、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如家里有與海打交道的人,吃飯的筷子不能橫放在碗上(筷子象征著船上的桅桿,碗上橫放筷子有翻船的寓意)。在下海前通常要全身沐浴,并且自己及家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推蝦前再貧寒的人家也要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推好的蝦下缸前要在缸上系紅綢等,這些行為表達了人們的某種禁忌與祈求。蠓子蝦醬以沿海特色食品這種民俗文化為特征,無論從捕捉方法還是到腌制工藝,它完全區(qū)別于現代水產加工業(yè)的操作模式。它記錄和詮釋著沿海先祖?zhèn)冊谶@里繁衍生息的厚重歷史及特殊飲食,對研究沿海居民的飲食文化、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及發(fā)展規(guī)律提供了重要依據。
產品特色
貢品蠓子蝦醬具有獨特的鮮美清香,品之回味無窮,令人生津,頓生食欲,其不僅可用做調料,也可用于做出許多獨特的美味小菜。蠓子蝦醬,是以威海特產--蠓子蝦為主料,外加食鹽、調味料等,經三至八年以上的天然發(fā)酵精制而成。蜢子蝦醬的主要特點是無雜質、營養(yǎng)豐富,香氣濃郁,風味獨特。威海蠓子蝦醬水分少,可制成蝦磚,遠銷國內及東南亞等地。
營養(yǎng)價值
威海蠓子蝦醬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氨基酸、碘、鈣及各類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份,具有獨特的清香,滋味鮮美,品之回味無窮,令人生津,頓生食欲,適量食用可清熱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