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以來,密度泛函理論在固體物理學的計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多數情況下,與其他解決量子力學多體問題的方法相比,采用局域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論給出了非常令人滿意的結果,同時固態(tài)計算相比實驗的費用要少。盡管如此,人們普遍認為量子化學計算不能給出足夠精確的結果,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理論中所采用的近似被重新提煉成更好的交換相關作用模型。密度泛函理論是目前多種領域中電子結構計算的領先方法。盡管密度泛函理論得到了改進,但是用它來恰當的描述分子間相互作用,特別是范德瓦爾斯力,或者計算半導體的能隙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從密度泛函理論(DFT)角度分析:氮還原反應中關于氮活化的單原子和雙原子催化劑
對于范德瓦爾斯力(又譯范德華力),可以采用半經驗的色散矯正方法(DFT-D)實現,也可以通過近來新開發(fā)的一些非局域混合交換關聯泛函(Hybrid exchange-correlation functional)來近似實現(vdW-DF)。而對于半導體體能隙,則一般采用考慮了多體作用(Many-body)的GW方法進行計算。其中G表示格林方程(Green Function),而W表示屏蔽參數。下圖是使用不同方法計算金剛石結構的單質半導體硅的禁帶寬度(Band Gap),可以看到,對比實驗結果,GW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近似。在凝聚態(tài)領域,根據基矢和近似方法的不同,現在比較常用的方法都有:FP-LCAO(Full Potential-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ibtals,全勢-線型原子軌道組合方法),FP-LMTO(Full Potential-Linear Muffin-tin Orbitals,全勢-線性Muffin-tin軌道方法),FP-LAPW(Full Potential-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wave,全勢-線性化綴加平面波方法),Pseudopotential Plane-wave(PP-PW,贗勢-平面波方法)。同時,比較流行的軟件有如下幾種(排名不分先后,歡迎隨時補充):Nanoscale
VASP(PP-PW,商業(yè)軟件)
Crystal (FP-LCAO,商業(yè)軟件)
Quantum-ESPRESSO(PP-PW,原PWscf,開源軟件)
Wien2k (FP-LAPW,商業(yè)軟件)
Siesta (Order-N方法,又稱Siesta方法,基于LCAO,開源軟件)
ELK (FP-LAPW,開源軟件)
Exciting (PF-LAPW,開源軟件)
Fleur (FP-LAPW,開源軟件)
Octopus (TDDFT,用于光學性質計算,開源軟件)
ATK (Siesta方法,商業(yè)軟件)
USPEX(晶體結構預測,開源軟件)
Calypso(預測晶體結構,開源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