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等由軟骨而不是硬骨構成骨骼的魚類,稱為軟骨魚。軟骨魚大約有七百種,幾乎全是生活在海水之中的食肉動物。軟骨魚有流線型的身體和成對的鰭。它們的表皮上布滿盾狀的鱗片,質地相當粗糙。由于它們?yōu)榱骶€型,所以游泳速度極快。 魚形動物中較高等的一類。體內骨骼全部由軟骨組成,體外被盾鱗或無鱗。具奇鰭或偶鰭。體內受精,卵胎生或卵生,大多為海生種類。最早出現于泥盆紀,至石炭、二疊紀漸趨繁盛,一直穩(wěn)定發(fā)展,直至現代。
軟骨魚類一般分為板鰓類和全頭類。板鰓類具板狀鰓,頭部兩側具鰓裂,無鰓蓋,包括有已絕滅的裂口鯊目、側棘鯊目和有現生代表的鮫目和鰩目。全頭類鰓裂外被一膜質鰓蓋,海生,種類遠少于板鰓類。
在泥盆紀中期,一些更為進步的硬骨魚類出現了。它們骨骼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骨化成硬骨質。頭骨的外層由數量很多的骨片銜接拼成一套復雜的圖式,覆蓋著頭的頂部和側面,并向后覆蓋在鰓上。鰓弓由一系列以關節(jié)相連的骨鏈組成;整個鰓部又被一整塊的骨片——鰓蓋骨所覆蓋。因此,它們在鰓蓋骨的后部活動的邊緣形成鰓的單個的水流出口。它們的噴水孔大為縮小,甚至消失。大多數硬骨魚類由舌頜骨將頜骨與顱骨——舌接型的方式相關聯(lián)。 這些硬骨魚類的脊椎骨有一個線軸形的中心骨體,稱為椎體;椎體互相關聯(lián),并連成一條支撐身體的能動的主干。椎體向上伸出棘刺,稱為髓棘;尾部的椎體還向下伸出棘刺,稱為脈棘。胸部椎體的兩側與肋骨相關聯(lián)。 “額外的”鰭退化消失;所有功能性的鰭內部均有硬骨質的鰭條支撐。
體外覆蓋的鱗片完全骨化。原始的硬骨魚類的鱗較厚重,通常成菱形,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早期肉鰭魚類為代表的齒鱗,另一種是以早期輻鰭魚類為代表的硬鱗。隨著硬骨魚類的進化發(fā)展,鱗片的厚度逐漸減薄,最后,進步的硬骨魚類僅有一薄層的骨質鱗片。 原始的硬骨魚類具有機能性的肺,但大多數后來的硬骨魚類的肺轉化成了有助于控制浮力的鰾。 199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余小波研究員在云南曲靖西郊發(fā)現了斑鱗魚,當時把它鑒定為是一種生活在4億多年前泥盆紀早期的原始肉鰭魚類。肉鰭魚類是硬骨魚類大家族中的一支,硬骨魚類的另一支是輻鰭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