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秦王是指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君主,他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法家思想、修建長城、統一六國等,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礎。其中,最為
著名的秦王是秦始皇嬴政,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這一稱號的君主,也被譽為“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之外,其他的秦王也都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如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
簡介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又稱秦惠王,本名嬴駟,秦孝公之子。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wèi)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并更為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他在位時,是秦國的一個大發(fā)展時期,不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奪取了魏國的河西郡和上郡,攻滅了巴蜀,占領了漢中,使秦國的領土面積驟然擴大了數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漢中與秦國的本土關中一樣,是當時第一等的良田。 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名贏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武王生于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是秦惠王和惠文后的兒子,秦昭王的異母兄。嬴蕩勇武果斷,自幼喜歡在軍中生活,將軍們對這位年輕太子的膽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對太子蕩年紀輕輕就能成為軍中的偶像感到既驚奇又高興。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賁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舉鼎身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責任,將孟賁五馬分尸,誅滅其族。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稱秦昭王,本名嬴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在位56年,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zhàn)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zhàn)爭的勝利基礎。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死,年有75。史書簡稱其為秦昭王。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前302年—前250年):本名嬴柱,秦昭襄王之子。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因秦悼太子死于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立為太子。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去世,葬于西垂。太子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7月6日):嬴姓,本名異人,后名楚(《戰(zhàn)國策》記載)或子楚(《史記》記載),《水經注》作秦莊王,《太平寰宇記》作秦襄王。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曾經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后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在滅六國、稱皇帝尊號后,追尊其為太上皇。 秦王嬴政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秦莊襄王之子,商朝重臣嬴惡來的第35世孫,嬴姓趙氏,名政,故又稱趙政。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創(chuàng)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六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王子嬰
秦王子嬰,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后一個統治者,在位僅46日。初稱皇帝,后來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子嬰性格仁愛,有節(jié)制。秦二世胡亥被弒后。趙高迎立扶蘇之子子嬰即皇帝位。其后不久,子嬰依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 歷代秦王
曹詢(231-244),魏明帝曹睿養(yǎng)子。235年立為秦王,死時年僅13歲。 晉朝秦王
司馬柬
司馬柬(262年-291年10月23日),字弘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三子。泰始六年(270年),受封汝南王。咸寧三年(277年),改封南陽王。太康十年(289年),改封秦王。元康元年(291年),司馬柬去世,享年三十歲,謚號獻王。 司馬郁,本司馬允之子,過繼給司馬柬為后,嗣秦王。后與生父司馬允、漢王司馬迪被叛軍殺。永寧二年,追謚悼。 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吳敬王司馬晏之子,司馬鄴最初過繼給伯父秦獻王司馬柬,襲封秦王。
永嘉七年(313年),晉懷帝于平陽遇害之后,司馬鄴于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建興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劉聰殺害,終年十八歲。 拓跋觚,拓跋翰之子。出使慕容垂時被扣留。后來被慕容普驎所殺,追謚為秦愍王。 拓跋翰
注:此拓跋翰與前一個拓跋翰不是同一個人,輪輩分,前者是后者的太叔祖。
建元二十年(384年)四月,姚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年號白雀,史稱后秦。白雀三年(385年),正式稱帝,建都長安。 建初八年(393年)十二月去世,時年六十四,謚號武昭皇帝,廟號太祖。
乞伏乾歸
乞伏乾歸(?—412年),隴西鮮卑人,西秦烈祖乞伏國仁之弟,十六國時期西秦國君主,388年-400年、409年-412年在位。 乞伏乾歸曾兩度自立為秦王。
胡夏德武帝赫連昌(?~434年),本名赫連折,字還國,匈奴鐵弗部人。十六國時期胡夏第二任皇帝,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三子。 楊玄
始光四年(428年),受北魏封為假征南大將軍、都督、梁州刺史、南秦王。 楊難當(?―464年),氐族人,仇池國首領。429年―442年在位。
公元436年(南朝宋元嘉十三年,北魏太延二年),楊難當自立為大秦王,定年號為建義。不久后仇池境內大旱,出現多種災異,楊難當取消大秦王的稱號,重新稱武都王。 和平元年(464年)十二月,楊難當去世,謚號忠。
慕璝(?-436年),即慕容慕璝,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王國統治者之一。 431年,慕璝俘虜夏國皇帝赫連定滅夏國。把赫連定送到北魏國都平城報捷,被魏太武帝封為大將軍、西秦王。 莫折大提
莫折大提(?-524) ,羌族人。正光五年(524)北魏秦州刺史李彥為政貪暴,士兵薛珍、劉慶等聯合漢、羌、氐各族人民,于秦州城內起義,擒殺李彥。莫折大提被推為首領,稱秦王。 呂伯度
呂伯度,北魏時期天水人,本莫折大提的部下。后來投靠另一起義領袖胡琛,被胡琛封為大都督、秦王。后來被萬俟丑奴所殺。 元羅
元羅懦弱,以州城向蕭衍投降,成了南朝臣子。侯景自立時,又向侯景投降,被封為西秦王。侯景被滅后,又回到北周。 宇文贄,字乾信,北周武帝宇文邕第三子。初封秦國公。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進封秦王。后被隋文帝楊堅所殺。 開皇元年(581年),封為秦王。開皇二十年(600年),為王妃崔氏所毒害,終年三十,謚號為孝。
楊浩(586年?—618年),隋朝皇帝,隋文帝楊堅之孫,秦孝王楊俊長子。 隋煬帝即位,繼承秦王爵位。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發(fā)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擁立楊浩為帝。最終被宇文化及毒殺。
唐朝秦王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將、司徒,封為秦王。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后被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后,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后唐建立后,李茂貞向后唐稱臣。李存勖改封其為秦王。改封后不久,李茂貞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病死,時年六十九歲,葬于大唐秦王陵,謚曰忠敬。 李從榮(?-933年),沙陀族。五代時期后唐宗室大臣,明宗李嗣源次子。 后唐明帝即位,入為河南尹,令天下兵馬大元帥,封秦王,兼中書令,官至尚書令。長興四年(933年),擁兵謀反,兵敗被殺。 李從曮,李茂貞之長子。
晉高祖登極,繼封秦王、岐王。開運三年冬,卒,年四十有九。 石萬友
李守貞(?—949年),后漢隱帝劉承佑時,割據陜西反叛,自封為秦王。乾祐二年(949年),為樞密使郭威所敗,舉家自焚而亡。 符存審,李克用的養(yǎng)子。名將。由于其孫女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宣懿皇后,故被追封為秦王。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質。五代時期將領,順州刺史高思繼之子。 后周廣順二年(952年)八月,病逝于天平節(jié)度使任上,終年六十八,贈尚書令,追封秦王,謚號武懿。 劉玢(920年—943年),原名劉洪度,一作劉弘度,南漢高祖劉龑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南漢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在位。 劉玢初封賓王,后改封秦王。公元942年繼位,943年劉弘熙將其殺死。劉玢死后,被謚為殤皇帝。 趙廷美(947-984年),字文化,趙弘殷之子,宋太祖趙匡胤四弟。本名趙匡美,后改為趙光美,再改為趙廷美。 太宗即位,封齊王,又加檢校太師。從征太原,進封秦王。后來以罪詔降為涪陵縣公。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趙廷美吐血而終,年僅38歲,追封為涪王,謚曰悼。 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 太平興國六年(981)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后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 吳越忠懿王錢俶(929年-988年),公元948-978 年在位。初名弘俶,錢鏐孫,錢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最后一位國王。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8年),錢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獻封疆于宋,先后被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988年,六十大壽時,宋太宗遣使祝賀,當夜錢俶暴斃。后追封“秦國王”,謚號“忠懿王”。 遼國秦王
耶律重元(1021~1063年秋),本名宗元,契丹名孛吉只。遼圣宗耶律隆緒之子。 太平三年(1023年),封為秦國王。遼興宗耶律宗真繼位,受封皇太弟,激發(fā)謀奪帝位之心。遼道宗即位后,受封為皇太叔、天下兵馬大元帥,受到宗室最高優(yōu)待。 耶律定,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第五子,封為秦王。遼國滅亡后,投靠北遼的耶律淳,被指定為北遼第二任皇帝,未到任,北遼滅亡。耶律定也在青冢濼被金兵捕獲。 秦晉國王耶律隆慶(973——1016),字燕隱,遼景宗皇帝第二子,圣宗皇帝之弟。八歲封恒王。圣宗統和十六年(998年)進封梁王,為南京留守。開泰元年(1012年),進為秦晉國王,賜鐵券,加守太師兼政事令,又拜大元帥。五年(1016年)入朝,還至北安州時病故。追冊為皇太弟。 耶律阿璉(11世紀?-1087年),遼興宗的第三子。
重熙十七年(1048年),被封為許王。清寧初年,改封陳王、秦王,進封秦越國王。追封秦魏國王。 高勛(?~978年),字鼎臣,。遼朝大臣,后晉北平王高信韜之子。 會同九年,隨杜重威投降大遼。應歷初年,封為趙王,出為上京留守,遷南京留守。后擁戴遼景宗即位,進為秦王。 保寧十年(978年),下詔獄,坐罪伏誅,籍沒家產。
韓匡嗣(918~983年十二月八日),曾先后擔任過始平軍節(jié)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攝樞密使、西南面招討使、晉昌軍節(jié)度使等,封燕王、秦王。死后,被追賜為尚書令。 蕭孝穆(981年―1043年),歷任建雄軍節(jié)度使、北府宰相、南京留守、北院樞密使等,先后被封為燕王、秦王、吳王、楚王、齊王。 完顏宗翰(1080—1137年),金朝宗室名將,國相完顏撒改長子。 天會十五年(1137年),去世。正隆二年(1158年),例封金源郡王。大定年間,贈秦國王,謚“桓忠”,配享金太祖廟廷。 孛兒只斤·忙哥剌
孛兒只斤·忙哥剌,孛兒只斤·忽必烈的第三子。元九年(1272)忽必烈將他的第三個兒子忙哥剌封為安西王,鎮(zhèn)守唐兀之地。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詔安西王益封秦王,別賜獸紐金印”。 伯顏(1280—1340),蔑兒乞氏。元朝權臣。元統二年(1334年)晉封秦王。 田雄(1189—1246),字毅英。本是金朝將領,后來投降蒙元,死后追封西秦王。
朱樉(1356年12月3日—1395年4月9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子。 洪武三年(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西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病死。 朱尚炳(1380--1412),朱樉長子。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冊封為秦王。永樂十年三月十一日,薨,享年32歲,謚隱。 朱志堩(1404-1424),秦僖王,朱尚炳之子。永樂十年(1412年)襲封秦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薨,年二十二。謚號秦僖王。
朱志均(1403~1426),朱尚炳之庶子,朱志堩之庶兄,初封渭南王,在永樂十年(1424)襲封秦王,宣德元年(1426)薨,年二十四。謚號秦懷王。 朱志?
朱志?,朱尚炳之庶子。永樂二十年封富平王,宣德三年進封。景泰六年薨。謚康。 朱公錫(1437年—1486年),朱志?之子。天順二年(1458)襲封秦王。在位二十八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薨。卒年約五十歲,謚號惠王。 朱誠泳(1458~1498),秦惠王朱公錫之庶長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襲封秦王,弘治十一年(1498)薨。謚號“簡”。 朱公銘(?—1474),秦康王朱志?庶二子。其孫子朱秉欆因秦簡王朱誠泳無子而嗣封秦王,就追封他為秦王,諡號安。 朱誠澯,臨潼惠簡王朱公銘庶一子,秦昭王父,成化十三年襲封臨潼王。弘治五年薨。弘治十三年子秉欆嗣秦封,追封秦莊王。
朱秉欆
朱秉欆(1481年-1501年),朱誠澯之子。弘治八年十一月襲封臨潼王,弘治十三年嗣封秦王。弘治十四年薨,謚號昭。
朱惟焯(1500?—1544),秦昭王朱秉欆庶長子。至正德四年(1509),惟焯才得嗣秦王,在位三十六年。嘉靖二十三年(1544)薨。謚號定王。 朱秉柎,朱誠潤之子,初封輔國將軍。嘉靖二十七年以孫嗣封秦王,追謚順王。
朱惟燫,朱秉柎之子,初封奉國將軍。嘉靖二十七年以子嗣封秦王,追謚端王。
朱懷埢(?~1566),秦昭王朱秉欆堂弟,朱惟燫之子。初封鎮(zhèn)國中尉,嘉靖二十七年嗣封秦王。四十五年薨。 朱敬镕,朱懷埢之子。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1551年1月)封隆德王,隆慶三年(1569)嗣封秦王,萬歷四年(1576)薨,謚號靖。 朱誼澏
朱誼澏(1566?-1586),原名朱誼旐,秦靖王朱敬镕之子。萬歷九年(1581年),襲封秦王。萬歷十四年(1586年),薨,時年約20歲,謚敬。 朱誼漶,朱敬镕之子。萬歷十三年襲封奉國中尉,萬歷十四年加封紫陽王,萬歷十五年襲封秦王。謚號肅。
朱存機(1595年9月8日-1641年3月17日),朱誼漶之子。天啟六年封奉國中尉,后封郡王,崇禎二年封秦世子,十年襲封。十四年薨。 朱存極,朱誼漶之子。據《陜西通志》等書,他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襲封秦王,崇禎十六年降李自成,后被李自成軍殺害。 朱存(木釜)
朱存(木釜),朱誼漶之子。順治二年(1645)十一月在西安為抗清復明將領孫守法所獲,后被孫守法、武大定、趙榮貴等奉為秦王,順治六年(1649)五月被清軍剿殺于階州。 朱明月,原名張保山,貴州遵義縣新舟人。冒姓朱,取名明月,自稱是明思宗第十代孫。前往思南白號軍農民起義軍大營拜見首領劉儀順。劉儀順于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四月,在貴州思南岑頭蓋擁立朱明月為秦王。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白號軍農民起義推舉朱明月為皇帝,改元嗣統。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8月,川軍唐炯部攻陷上大坪,起義失敗,朱明月突圍時被俘,慷慨就義。 1.戰(zhàn)國秦國君主
秦惠文王嬴駟
秦武王 嬴蕩(秦惠文王子)
秦孝文王 嬴柱(秦昭襄王子)
秦王秦始皇 嬴政(秦莊襄王子)
秦王 司馬柬(秦獻王)
秦王 司馬郁(秦悼王)
秦王 司馬鄴
3.十六國時期
秦王 赫連昌
4.隋代
秦王 楊?。ㄇ匦⑼酰?/span>
秦王 楊浩
5.唐代
秦王 李世民
6.宋代
秦王 趙德芳(秦康惠王)
7.遼
秦王 耶律重元
秦王 耶律定
8.元
9.明代秦王世系
秦王 朱樉(秦愍王)
秦王 朱志堩(秦僖王)
秦王 朱志均(秦懷王)
秦王 朱志(秦康王)
秦王 朱公錫(秦惠王)
秦王 朱誠泳(秦簡王)
秦王 朱秉欆(秦昭王)
秦王 朱淮焯(秦定王)
秦王 朱敬镕(秦靖王)
秦王 朱誼澏(秦敬王)
秦王 朱誼漶(秦肅王)
秦王 朱存極
秦王 朱存釜
秦王列表
謚號 | 別稱 | 姓名 | 生卒年代 | 在位年數 | 在位年份 | 人物關系 | 墓葬 | 記載 | 備注 |
秦惠文王 | | 《史記索隱·秦本紀》記載名 駟 | 前354年-前311年 | 27 | 前337年-前311年 | 秦孝公之子 | | 《史記·卷五·秦本紀》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 前324年改為元年 |
秦武王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作 秦悼武王 《世本》作 秦武烈王 《越絕書》作 秦元武王 | 《史記索隱·秦本紀》記載名 蕩 | 前329年-前307年 | 4 | 前310年-前307年 | 秦惠文王之子 | | 《史記·卷五·秦本紀》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 |
秦昭襄王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作 秦昭王 | 《史記索隱·秦本紀》記載名 則,一名 稷 | 前325年-前251年 | 56 | 前306年-前251年 | 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之弟 | | 《史記·卷五·秦本紀》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 |
秦孝文王 | 安國君 | 《史記索隱·秦本紀》記載名 柱 《廣弘明集》引《陶公年紀》記載名 式 | 前302年-前250年 | 3天 | 前250年 | 秦昭襄王之子 | 壽陵(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東北) | 《史記·卷五·秦本紀》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 |
秦莊襄王 | 《水經注·卷十九·渭水下》作 秦莊王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五·雍州》作 秦襄王 | 原名 子異、 異人,后改名 子楚 | 前281年-前247年 | 3 | 前249年-前247年 | 秦孝文王之子 | 芷陽 | 《史記·卷五·秦本紀》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戰(zhàn)國策·卷七·秦策五·呂不韋賈于邯鄲》 | |
| | 嬴政 | 前259年-前210年 | 37 | 前246年-前210年 | 秦莊襄王之子 | | 《史記·卷五·秦本紀》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 前221年統一中國,稱秦始皇帝 |